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石市将努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

  刚刚闭幕的中共石家庄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成就,更为石家庄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努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强化在冀中南经济区的主导地位和全省领先地位,加快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目标迈进。”石家庄人未来五年的愿景,在这一刻定格,也从这一刻朝着目标起航。

  发展战略

  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

  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战略,是市委准确把握市情,推动全市跨越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中东西三大区域发展定位为:

  中部主城区和组团县(市)——领跑全市发展

  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产业提升,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率先实现跨越发展,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领跑”全市发展。

  西部纯山区县——良性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突出生态屏障建设,打造省会青山绿水后花园,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速富民强县进程。通过优化三大区域发展布局,形成中东西良性互动、功能协调配套、要素优化配置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东部平原县(市)——区域强力支撑

  以工业聚集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十几亿、几十亿甚至超百亿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发展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园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隆起带,为加快实现东部工业突破提供强有力支撑。

  重点发展四大龙头

  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临空产业园、南部工业园,作为省、市重点打造的战略性工程和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东部产业新城要建成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大西柏坡要建成旅游业强力引擎、全省新经济板块增长极;临空产业园要打造华北区域性航空枢纽和“首都第二机场”;南部工业园要建成市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三大产业

  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基地建设

  实现跨越和赶超,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三大产业。今后五年要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谋划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使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全力推进“工业强市”

  充分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我市中部工业上水平、东部工业扩规模、西部工业调结构,努力把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等新兴工业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抓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纺织服装等五大基地建设。

  依托正定新区,建设区域总部经济聚集区

  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提升我市“华北商埠”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华北现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鼓励和引导有一定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参与国内外产业链分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正定新区,结合老城区提升改造,建设区域总部经济聚集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着力培育会展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大西柏坡园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创新和提升,加强旅游景点和线路宣传推介,促进我市旅游产业上档升级,尽快形成重要支柱产业。谋划建设一批地标性中央商务区和商贸服务设施,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推进城市夜经济发展繁荣。

  稳定粮食生产,打造一批吨粮县(市)

  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打造一批吨粮县(市)。做大做强蔬菜和畜牧业,大力提高蔬菜和肉蛋奶产品质量和产量。省会城郊地区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都市农业,加快石家庄农业产业观光园建设;东部平原地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西部山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核桃、板栗、大枣等特色产业。全面实施农业安全工程,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强制性农产品检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十一五”主要成就

  1、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八成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3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逐步增加,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省会“三年大变样”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4、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6、社会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加强,民生问题得到更加关注和改善,省会和谐稳定的局面持续发展;

  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十二五”指导思想

  “一个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一条主线”: 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两大任务”:转型升级、跨越赶超;

  “三大战略”:全力实施中东西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四大举措”:大力加强改革开放创新、保障改善民生、繁荣发展先进文化、优化发展环境;

  “五大重点”:倾力建设正定新区、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园等战略性重点工程;

  “三大目标”:努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强化省会在冀中南经济区主导地位和全省领先地位,加快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目标迈进。

  省会建设

  二环以内城中村明年全部改造

  引进国内外一流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力求处处体现匠心、彰显风格、呈现特色。

  正定新区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30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初具规模,用十年时间基本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区。

  以新客站、铁路“穿城入地”南北通道、中山路、裕华路、槐安路等区域为重点,集中建设各具特色的商业商务片区。

  二环以内城中村明年全部实施改造,同时加强二环沿线外可视范围村庄改造。

  打造组团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加快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疏港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交通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主城区至县(市)通一级公路、县(市)至乡(镇)通二三级公路目标,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组团城市“半小时交通圈”。

  全面实施万米网格化管理,加快数字化管理城市试点进程,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积极稳妥撤并散、小、密、弱村庄

  《建议》要求大力推动县城建设,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使县城建设实现实质性突破。

  打破农民在户籍、就业、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限制,逐步实现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积极稳妥地撤并散、小、密、弱村庄,逐步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

  城乡统筹

  文化强市

  做大做强做优报业传媒等集团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文化,培育新时期城市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素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支持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加快改制和股份制改造。积极引进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努力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加强现代传媒、印装出版、动漫游戏、民俗文化、文化市场、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做优报业传媒、广电传媒、演艺集团等三大企业集团,使其尽快成为我市具有重大支撑力和竞争力的名优文化企业。

  生态环境

  谋划实施重大节能减排工程

  《建议》指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严控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幸福工程,加强大气、水污染、城市垃圾等综合治理和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积极推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新技术。综合运用法律、市场、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和行政问责,建立节能减排长效保障机制。积极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大力推进中东部循环经济型产业聚集区、西部生态经济型产业聚集区建设。

  本报记者 路其强 刘志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