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北角中哈边境地区,有一个由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回、东乡、蒙古、达斡尔、俄罗斯、鄂伦春、塔吉克11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杂居村——新疆霍城县伊车嗄善锡伯民族乡伊车嗄善村。近60年来,淳朴、勤劳的各族群众在这片昔日荒凉之地拓荒造田,辟出一片绿洲家园。在艰苦创业和辛勤劳作中,各民族相互通婚,他们用三四种语言交流,互帮互助,其乐融融。数十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破坏稳定事件,民族团结的花儿在此常开不败,大家携手致富,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在西北边陲书写着民族团结、共建家园的佳话。
小小村落缔结多民族血脉奇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但在伊车嗄善村,这个基本元素却烙上了多民族印记。全村700多户3000多人中,至少有150户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混合家庭,许多村民在介绍自己时会说明上辈是什么族,自己户口报的是什么族。
“伊车嘎善”为锡伯语,意为“新村”。今年80岁的达斡尔族老人瓦斯嘎亲历了伊车嗄善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各民族相互通婚、融合的过程。瓦斯嘎家,就是一个由来自新疆、黑龙江、陕西、甘肃、江苏、河南6个不同省区、4个民族、30多人组成的“四世同堂”之家。
“我6个儿媳妇有一个维吾尔族、一个达斡尔族、两个锡伯族、两个汉族,3个女儿全部嫁给了锡伯族。”瓦斯嘎说,大儿子米提卡的长子娶了个汉族媳妇,两个女儿也嫁给了汉族。“他们几乎全是自由恋爱,只要孩子们愿意就行,我从不反对。”
提及米提卡和维吾尔族妻子吐尔逊那依的恋爱经历,尽管已结婚38年了,但二人仍掩饰不住当年的浪漫记忆,幸福之感在言语和眼神之间不断流淌。“我们两家是邻居,从小在一块玩耍,后来慢慢有了感情。起初女方父母不愿意,但老人看我们感情很好,又非常孝顺,不久便同意了!”
虽然民族不同,但瓦斯嘎一家却相互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全家交流以汉语为主,但吃饭是清真,主要为了尊重大嫂习惯。全家一年至少要过十几个节日,常常喜气洋洋。每年春节,全家30多口人不分哪个民族、不分男女都会按习俗,集体跪地磕头为父亲瓦斯嘎拜年,随后老人还要为孩子们发压岁钱。”瓦斯嘎六儿子媳妇李瑞华说,全家从来没有因为饮食或者民族习俗吵过架。
瓦斯嘎一家只是伊车嘎善村众多多民族家庭之一。同村的刘梅一家则由锡伯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组成。阿英姆(哈萨克族)和王爱琴(锡伯族)是刘梅的两个儿媳。尽管分属不同民族,但妯娌之间多年和睦相处,从未红过脸,老人生病时,两人也抢着陪护。
如今的伊车嘎善村,不同民族间相互通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多民族相互缔结的血脉奇缘,留下了永远也讲不完的浪漫故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